麂子(野生动物)
信息发布者:
清江秋林 2017-03-30 23:21:59 转载
麂,俗称麂子。哺乳纲,偶蹄目,鹿科。成体体重16~25千克,体长75~115厘米。腿细而有力,善于跳跃,皮很软可以制革。通称“麂子”。 中国分布有三种,分别是黑麂,赤麂和小麂,其中以黑麂数量最少,分布区狭窄,已列为国际濒危动物。麂肉细嫩味美,为上等野味,皮为高级制革原料。
黄麂肉细嫩鲜美,麂肉炒冬笋或炒萝卜丝味俱佳。将冬季猎获的黄麂肉与猪腿一起腌制成麂肉干,色更美,味更香。林麂在中国只分布于云南,数量极为稀少。贡山麂分布狭窄,数量稀少,已成为濒危物种。
1· 药用价值:1、性味 (1)《本草拾遗》:"味辛。"(2)《日华子本草》:"凉,有毒。"(3)《开宝本草》:"味甘,平,无毒。"
2、功效:(1)《本草拾遗》:"主野鸡病,煠出作生,以姜酢进食之。"(2)《随息居饮食谱》:"补气,暖胃,耐饥。化湿祛风,能瘳五痔。"3、宜忌(1)《日华子本草》:“能堕胎及发疮疖疥。”(2)《开宝本草》:“多食能动人痢疾。”(3)《随息居饮食谱》:“痞气满滞者勿食。
麂肉食谱
一、五香生炸麂子原料:1、主料:鲜鹿子肉600 克,慈菇100 克,芜荽50 克,鸡蛋1 只。2、调料:白糖、精盐、料酒、酱油、五香粉、蚕豆水粉、花椒盐、猪油。制法:1、鲜麂子肉在清水中漂去瘀血,片为稍厚的片子,放入盆内,加酱油、精盐、白糖、五香粉、料酒搅匀腌1 小时。慈菇刮掉皮,洗干净切为片。芫荽去梗留叶洗净。鸡蛋搕入腌好的鹿子肉内,加蚕豆水粉,用手搅匀使肉挂糊。2、锅注入猪油,待油烧到五成热对,将麂肉片徐徐下入,用手勺推动炸呈金黄色,用漏勺捞起摆在盘中央。然后让油回升到八成热,下入慈菇片炸酥,捞起摆在盘边的三个方位,接着把芫荽炸脆摆在盘边的另外三方,撒上花椒盐即成。功效: 慈菇具行血迈淋的功效。麂肉具有补气、暖胃、法风湿的功效。此菜具有补气、法风湿、滋阴的功效。适用于脾胃虚弱、风湿性关节炎、肺虚咳血等病症患者食用。二、腊麂子肉下烘洋芋麂子似鹿而小,本市万源、宣汉、达县均有野生。宣汉县百里峡一带的做法是:将鲜麂子剥皮去骨,以盐、花椒腌渍数日后晾干,顺肉纹切成大块,再以柏桠或木炭微熏漫烤,数日即成。吃时洗净下锅煮熟,用手顺肉纹将其撕成细丝装盘,也可切成条、片与青椒煸炒。洋芋是山里人的主粮,去皮后放进吊罐掺少许水用柴火烘之,倾刻水干食熟,傍罐的洋芋已烘成金黄色的锅巴,内里晶莹如玉,色香味俱佳。以腊麂子肉下烘洋芋,是难得的风味饮食,也是佐酒的极品。三、麂子干巴:麂子干巴,是云南彝族的传统野味。此菜鲜香咸麻,脆而不酥,嚼之有味。麂子是种小型的鹿,主要栖息于海拔3000米以下的山区密林,特别是原始阔叶林中,广布云南全省,年产原皮近20万张。体重20~33千克,主食野果、青草和嫩叶。肉质细腻,制成肉干食味尤佳。原料主料:麂子后腿肉1500克。调料:精盐、酱油各40克,花椒面、姜末、蒜末各10克,白糖、八角面、葱白段各5克,白酒5克,绿松毛(松叶)段15克。制法(1)用青松叶铺在地上宰杀麂子。杀后剥去全皮,取后腿肉冷却。将麂肉切为15厘米长、4厘米宽的条,入盆。把姜、蒜、葱、绿松毛、盐、酱油、花椒、八角、白酒、白糖入蜿对成腌汁,倒入麂肉条盆内,用手反复搓揉至肉质松软,盖上盖,腌渍24小时,取出挂在阴凉通风处阴干即成麂子干巴。(2)食法多样,可煮、可炸、可烤,极富民族风味。如将麂肉用温水刷洗干净,穿在小铁叉上慢慢烘烤。烤至发出香味,切片装盘,堪称人间美味。 ![](http://img.nync.com/u/2017/03/30/9c21591a_640o.jpg)
点赞
0
!我要举报这篇文章
相关热词搜索:
声明
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,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村网通立场。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!